名壶收藏馆
【名壶馆馆主手记】
从接触紫砂到研究紫砂、收藏紫砂、从事紫砂,我一直觉得紫砂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福报。
爱上的,就会全心全意对待,微圣珍宝名壶馆的每个壶都是精心挑选收藏的精品壶,对它们,倾注了我太多的爱,而爱与责任是天然相伴而生的。在我眼中,它们就是鲜活的生命和精灵,壶中的精灵,真心的关爱,由衷的呵护,同样会让您收获心灵的慰藉。每天看看这些壶,抚摸着它们,愉悦和欣慰会油然而生。平日里最悠闲最快乐的事,那就是在一种从容的日子里,选一把喜欢的紫砂壶,煮一壶新鲜的泉水,冲一壶好茶.....
很多壶友在参观完我的珍宝名壶馆后都希望能留点纪念,看到他们对壶的眷恋和不舍,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因为我太了解真正爱壶的壶友们的心理了。于是我有了为喜欢紫砂壶的朋友们制作一个真正的精品壶的想法。虽然我的赏壶水平不错,但制壶水平还是真的达不到精品级,加之应酬太多,真正有时间全心全意投入到制作壶里的时间太少。于是我只能寻找和委托他,委托一个不为卖壶而制壶的高人—他是一位奇人,一个身居田园乡间的世外高人,一位年过花甲淡泊名利的孤独老人,他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良师和益友。他整日与紫砂土和壶打交道,对于他,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怜惜。他不是那种会炒作的所谓大师,他是一个真正爱壶的人,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都投入到制壶和品壶的追求中去了。在他的作品里,您可以看到一位令人尊敬的壶痴的心血和灵魂——他没有刻意去追求名声,他追求的是他制壶和品壶的快乐过程。他不是一个善长与人交际的人,甚至说有点孤僻,或许这就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他从不报名参加各种评奖活动,但他制的壶现在绝大多数都是署上别人的名字而获奖,现在市场上流传的大师壶很多都出自他的手(因为这些大师们和你我一样根本就没有时间静心来做壶,真正的好壶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精耕细作的快乐当中)。他才是真正的大师,大师中的大师,他做的壶很少,一般都要3-7天才制作出一个成品壶,有时甚至更长。当我将我的想法和请求告诉他后他没有同意,但终于在被我的坚持和诚心感动后他答应了我。我对他的请求是给我做这款我最喜欢的二龙戏水壶,没有时间和数量的要求,也没有其他任何的限制,只要他高兴就可以给我制壶,做多少都行,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之间没有谈报酬,我们从来也都没有谈过,因为他把我看成了晚辈、看成兄弟,看成知音、看成了一起同共感受快乐和愉悦的人。
在选泥的思考中,我特意精选顶级紫砂泥料—黄龙山老紫泥底槽清,并亲自参与手工炼泥,从2008年3月做第一个二龙戏水壶开始,断断续续,在不到4的年时间里,老人总共做了100个二龙戏水壶,但烧成后他认为合格的成品壶只有89个壶。我知道,他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帮我做事了,这也是给我最大的恩情,现在想来我当初真的不应该让他来做,或许他能少劳作一点,这样他的身体可能会好一些。2011年10月我专门从福州转宜兴去看了他一次,在宜兴我又住了两晚,两晚都和他在一起。也许是长年的劳作和身边缺少亲人细心照顾,他的身体已大不如前,晚上醒来,看到他历经沧桑的脸,我的眼泪当时就禁不住涌出眼眶,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的为他祝福和祈祷:“天佑好人”。尽管这几年我也为他也做了点事,但真的做得太少了,以致于我现在有深深的愧疚感。2011年12月26日,阴历2011年11月28日,远方传来的消息让我无比震惊和伤心,我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的早,这位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什么都没有带走,在睡梦中孤独的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2014年8月,我决定将老人做的这款二龙戏水壶除早前已经被好友收藏的6个壶和留下1个由名壶馆珍藏以外,余下的82个壶全部放在馆里供真心喜欢本壶的壶友们收藏,这是本馆推荐给喜欢紫砂文化艺术的朋友们的唯一一款珍品紫砂壶,同时决定将其所有的收入作为一项专门的基金来使用。我希望用这些收入来为这位老人做点有意义的事,来减轻我深深的愧疚和负罪感。。。。。。
微圣珍宝名壶馆馆主
【馆主说壶】
【泥料篇】
紫砂产自宜兴。宜兴古名荆溪、阳羡,地处太湖西岸,有山有水,有茶,有得天独厚的紫砂土,由紫砂土中提炼出的紫砂泥可做成各种紫砂陶,其中紫砂壶在紫砂陶中独树一帜。宜兴具有久远烧陶历史(有据可查为:宜兴紫砂,始于宋,盛于明清);紫砂为宜兴特有的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简称紫砂,又称“富贵土”“五色土”,故有“人间珠玉安足取,何如荆溪一丸土”“土与黄金争价,世日趋华”“紫玉金砂”之美誉。制品称作“紫砂陶”“紫砂器”。
原料是否原矿紫砂,有无添加化工原料,这是个热门话题,也是壶友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有一些人用非宜兴产的紫砂来说事,希望大家不被忽悠上当,这种壶很可能就是泥巴加化工原料调制后烧成的。
关于这点馆主在此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①不要买很深颜色的壶,不要买绿色的、墨绿色的和蓝色的壶,这类壶绝大多数是添加化工原料后调制成的,这类壶不要泡茶喝,很可能是有害健康的。
②不要买绯红的所谓的“大红袍”。如果有人和您说这款壶是大红袍泥料做成的,不管这人是什么来头,您一般都不要信,颜色还是自然和正常的好。
③对于说是来自宜兴以外产地的紫砂紫泥等制成的紫砂壶,都不要信。不要相信别人的神话故事--家中陈腐有20多年的紫砂泥。在宜兴确实有陈腐了近30年的紫砂泥,但绝对不是他说的自己家里蔵有。如果有人说是他自己家蔵有的,您就要考虑这个壶是不是真的值得你购买。这个壶应该不是什么精品壶。如果不是化工壶的话那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壶。因为真正的精品壶是不需要用这个谎言来装饰的。
【紫砂壶篇】
(一)大师和职称资格问题。我接触过很多全国各地的壶友,有懂壶的,更多的是不太懂的。但我发现很多人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想找一个有名的大师的壶来收蔵,或者认为紫砂壶工艺师职称越高,收藏的壶越具价值。这是很多壶友们的想法。于是就有很多人想尽各种办法来获得各种所谓的职称。即使是真正的名家,个别人也会找人代劳,生产“代工壶”。其实,真正的好壶是不问出身的。紫砂壶本身的工艺和大家的喜好才是决定壶收藏价值的关键。不要相信什么大师,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觉,如果这是一个您非常喜欢的壶,您就可以收蔵他,他的价值就在您心里。现在市场上所谓大师的壶被炒家炒到几十万、上百万、千万的都有,如【顾景舟】的一个单品壶就曾拍出过1300万元的天价,这种壶是不是真的值这么多,馆主可以明确的说:这都是炒家炒的。这是浮云,浮云迟早是会消散的。衡量一个壶的价值就在于壶本身的工艺、大众的喜好和珍稀程度上,不在是不是当今所谓的大师的名字上。现在很多所谓大师的壶也都是找人代工制作的。
(二)紫砂证书问题。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馆主一般是不认可证书的。馆主对证书一向是不屑一顾的,所以若非有壶友主动提出要证书便于送礼或销售,馆主是不主动配证书的。当代以前的壶(明、清、现代等)也都是没有什么证书的。
(三)三点一线问题。馆主看壶一般也都是目测,即用眼睛大致判断一下,只能说是目测尽量笔直,不会用工具测量其精确度,但对于一个真正追求艺术的陶艺家来说,制壶时还是应该讲究三点一线的,这也是衡量这个壶价值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有爱有责任的陶艺家在制作时都是用尺来测量其精确度的。现在也有人说大致过得去、不作重点要求的人,这是对于一般的壶才可以这么说的,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误导不懂的壶友。对于所有制作壶的陶艺工作者来说,在制作时都应当力求尽善尽美,不要为了卖壶而制壶,希望都是因为爱才来制壶。
(四)三山平齐问题。这个说法在以前有一段时间是有这么一个要求,但这也是要视具体壶型。有的壶需要壶把和嘴须高于壶口,有的则需要低于壶口,这样才显得精神、实用和协调。三山平齐对于西施、龙蛋等壶是可以适用的,但对于石瓢、仿古等传统和创新样款,是不合适的。如果把所有的壶都做成三山平齐,这是刚开始老师对学徒工的要求。
(五)气密性问题。很多壶友包括商家都喜欢把壶倒置来衡量口盖是否紧密。馆主对这个问题一般是不考虑。对于光货圆壶,只捂住滴子可检查断水性能,但对于筋纹器、方器、或某些口盖特殊设计的盖,对于气密性是不做严格要求的,因为其意义本就不大。
(六)出水断水问题。对于出水,馆主的看法是所有的壶出水都必须流畅。关于断水,这是以前台湾壶友泡功夫茶时按住进气孔则立即停止出水,这才叫断水。而很多壶友误认为水沿着壶嘴流淌到壶底不好,这个是错误的。有的壶之所以会出现水沿着壶嘴流淌到壶底的现象这与壶型差异、倒茶倾斜角度和倒茶手法有关,只要不是哗哗下流,基本上不影响壶的身价。
(七)新壶气味问题。有的人拿到壶先闻闻有没有刺鼻之味。照正常来说新壶是不会有的,但如果放在特殊条件下时间长了,可能也会有味。如果是泥土清香之味,那则是正常的,泥料味一般在开壶后自然就没有了。
(八)色彩壶的问题。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紫泥、本山绿泥、天青泥和调砂泥等,但目前有不少制壶者在陶土里添加化学原料,最后制造的壶颜色虽艳,但价值反而不会高。因此馆主想对现在的壶友说,现在购壶最好不要购色彩艳丽的多彩壶。现在销售的多彩壶十有其九是化工原料调出来的。
【体会篇】
真正的大师壶除了具有实用价值外,还应具有人文艺术价值。如果有一个真正的紫砂壶能让您喜欢和心动,这就是一个有价值的好壶,您就可以收下珍藏并传承下去。
【怎样鉴定老紫砂壶的年代】
从明代中期紫砂壶创始以来,侍童供春向金沙寺老僧学习壶艺开始,壶艺多是子承父业,师徒传承,从选砂、打泥片,装身筒和造型设计全凭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定。历代的名家作品在当时就有仿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的紫砂界高手都被聘至上海,对历代名家作品进行精心仿制,这些仿品均源于名家旧器实物,且水平极高,遗存至今,确实不易甄别。近些年来,经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同时结合近年来地下出土文物的印证,对紫砂器制作年代的鉴定大有进步。老紫砂器的鉴定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别。
1.造型
造型是最能体现紫砂壶时代精神的鉴定要素之一。紫砂壶从明代至今,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精细的发展过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制作习惯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砂壶主品就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及艺术风格。对紫砂壶的鉴定,首先要明了各个时期紫砂壶造型的基本特征,以及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例如,明代的紫砂壶造型多以方形、圆形、筋囊式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平实质朴,给人一种雅拙的感觉。清代初期的紫砂壶造型与磁器一样,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工细琢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与几何形为主。另有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砂壶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装饰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
2.胎质
紫砂器胎质具体地说就是砂料。不同时期的砂料有着不同的砂质,而不同的砂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明代紫砂与清代紫砂在砂料上的区别如同当时的瓷器一样,明代紫砂使用的砂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砂淘洗技术相对落后之故。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目数为20~30目,清中期为55~60目,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低,颗粒粗,孔隙度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明代的砂壶表面均无光泽度,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湿气,表面失光。1965年南京市中华门有个明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壶,是我国目前有纪年可考最早的紫砂壶,此壶的砂料与1976年羊角山遗址所出的残器相同,砂料很粗,接近缸胎,有生烧和火疵现象,由于是与缸瓮一起入窑所以壶身局部沾有少量釉泪。明代制壶的砂料只是将最初用来制作大缸大瓮的砂料略加澄炼而已,杂质较多,所以器表很粗糙。清代的砂料,澄炼工艺总体提高,出现了紫砂细砂,这种状况与工艺史的发展进程是相吻合的。清代制品砂料是细腻润泽的,也显示出古朴的意趣。由于经常把玩磨擦,久而久之,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如同古代硬木家具,年代久远自然而然地产生光亮面一样。还有一些壶,仿花果、动物昆虫等,器表也会有一层微弱的光泽。对于泥料辨认,在紫砂壶的断代认识上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3.工艺
砂壶成型工艺,各个阶段都有不同。这些工艺范围还包括了烧窑的方法、窑炉结构、燃料及窑温等诸多方面。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会在成品上或多或少留下时代痕迹,因而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断代认识上的凭据之一。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手捏制为主,壶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晚明期时时大彬创制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而略留用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处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盖与钮的相接处有时也会这样处理。由于明代不单独烧壶,仅将壶放在同窑中套烧,常有缸瓮飞洒的釉泪沾在壶体表面,有的砂壶还因受火原因凸起气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壶内壁薄厚不一。很多情况下由于温度不够,砂壶不能完全烧结,故此胎质较为疏松。清代以后的紫砂壶一般都采用打泥片,再捋泥片镶接而成,所以壶胎厚薄均匀,制作精细,壶身略加修饰就极为光润,细如膏泥,干脆而不润泽,里外规整,手感轻盈。
4.款识和铭刻
这是指刻、印、划在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用以表明它产生的年代、制作者、使用者等很多因素,这同样是断代认识上应当借鉴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刻款铭字的部位和方法均不相同。在书体上,明代都为楷书,清代早期楷、篆并用,后期篆书为主。有些实物的鉴定我们也可根据造型、胎质、工艺款铭的一般规律甄别真伪。
5.从风格品味上判断年代其作者
紫砂器淬的年代并不算太久远,考古发掘出土物极少,各大博物馆的旧藏品也是很有限,绝大多数作品是由民间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紫砂艺人制作砂壶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在壶底或在壶盖、柄下端钤盖图章,也有用刀直接刻款的。由于印章材料坚固,名人印章一般可以沿用若干年,甚至终生都在使用,应该说印章款的鉴别是判断作者的直接依据。但也不尽然:其一,名工大师身后,其家人乃至门徒仍继续使用遗存的印章,是大有人在的;二,仿制得惟妙惟肖的名人印章和仿制名家砂壶是同步而生的。对于这种高水平的仿品,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印章的真伪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并不全面,还必须结合作品的风格品味综合地认识才不至于失之偏差。
一般考古学家的断代方法是根据地层,依器物造型来分类归纳的,以造型为主线,总结、排比各个不同时期的特征并找出规律性。紫砂器的鉴定也是以造型为主线。由于是纯粹个体的艺术创作,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审美力、造型体系和所擅长的方面,每一位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艺师,无论做成何种形制,采用何种署款方式,都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时尚的变化,个人生活环境都直接影响到陶艺家本人对作品的创作态度与灵感,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在作品中流露出本人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与追求,这就逐渐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风格品味。
紫砂壶的风格特色,与其它门类的工艺美术作品是共通的。书画、金石、玉器、织绣历来是分为多种层次的,最高层次当属于艺术层次,中低档次的属于普及层次。艺术层次的作品匠心独运。紫砂艺师根据可塑性极好的砂料随心所欲地捏塑出各种造型,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同一时期名工可以制出品味完全不同的作品,只有既具时代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才称得上艺术层次的上乘之作。名家名壶高矮的比例,线条转折都恰到好处,差一点就平庸,多一分就俗气,线条曲弧有时完全凭作者的感觉去控制。这种感觉来源于本人的艺术修养和长期的实践经验。鉴定传世的名家作品,特别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砂壶,首先要掌握的是这些名家所处时代的气息与烙印,综合考察作者一贯的制作风格品味。近现代的伪作多属技精而韵味不足,壶的神韵是艺术生命所在,所以不同名家的风格是我们鉴别老壶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历史上,每个相同时期中,紫砂艺师所使用的紫砂料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只是炼砂调制的配方各有所不同,秘不示人。他们往往各自习惯使用自己配制的砂泥,呈现出砂质的粗细,颜色肌理的不同,严格地区分和观察会发现他们各自的规律性。同一位名家制作出的三个造型不同的砂壶,虽然从表面看是完全不一样的,但若仔细观察壶的外弧线,柄的曲度,流与颈的角度,会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同一位作者而言,他的壶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精深,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但成型的线条与细微之处的处理方法,犹如一个人的笔迹一样,基本上已成为一种习惯,技法与风格是一致的,不会有太大差异。历代紫砂名工的特征与个性会融合到他的作品之中,形成鲜明强烈个人风格。名人名壶,第一不可以逾越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第二必然体现他一贯的壶艺特色,展现出高品位、高层次的思想内涵和制作水准,否则,就有可能是伪作。从造型、作品的风格品位去认识作者,
这个方法应该说是切实可行的。
综上所述,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紫砂器在造型、工艺手法、款识以及砂料、装饰方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我们在总结一般规律的同时也要考虑它们的特殊性,有些名家往往出人意料地显示出本人的全面性,例如陈名远,他的壶以自然仿生的花卉为主,也有光圆的几何形,风格多变,多姿多彩。随着紫砂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收藏紫砂热潮风起云涌,仿品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精,令人眼花缭乱。只要我们掌握紫砂壶鉴定的基本知识,通过造型理清时代脉络,了解各时期名家作品的不同风格及工艺手法,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层次,就一定能识破各种伪品,还古代紫砂壶的本来面目。
附录:
紫砂壶名家名录
明代初创时期:供春、时大彬(时鹏、李仲芳、徐友泉)
清前期:陈明远、(惠孟臣、邵玉亭、王南林)
清中后期:邵大亨(虔荣、邵友亭、杨彭年)
清末民国:黄玉麟(俞国良、程寿珍)
近代:顾景洲、朱可心、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蒋蓉
★历代紫砂壶名家名单 - 明代紫砂壶名家
[金沙寺僧][供春][元畅][时鹏][董翰][赵梁][李茂林][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陈仲美][欧正春][邵文金][邵盖][邵文银][陈信卿][陈正明][闵鲁生][沈君用][徐令音][徐展][陈子畦][陈光甫][沈君盛][项真][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周季山][徐次京][陈用卿][惠孟臣][沈子澈][项圣思][邵旭茂][陈辰][梁小玉][蒋时英][邵二孙][闵贤][项子京][陈煌图][无名氏]
★历代紫砂壶名家名单 - 清代紫砂壶名家
[王友兰][华凤翔][陈鸣远][袁郁龙][金士恒][许龙文][陈汉文][范章恩][惠逸公][潘大和][陈鸿寿][壶痴][元茂][范庄农家][味清老人][许伯俊][继长][徐飞龙][汉珍][王南林][阳友兰][杨履乾][邵盘珍][萼圃][杨彭年][杨凤年][瞿应绍][葛子厚][杨宝年][邵大赦][吴玉亭][邵景南][郑宁候][冯彩霞][邵大亨][申锡][蒋德林][何心舟][王东石][文旦][范鼎甫][古莲子][矿成][邓奎][梅调鼎][潘虔荣][邵梭根][邵维新][史维高][杨季初][朱坚][赵松亭][瞿子冶][陈伯芳][朱石梅][邵行然][范勤芬][张春芬][吴大澄][汪淮][周永福][王东石][陈光明][方曾三][杨继光][蒋祯祥][陈介溪][邵基祖][张怀仁][江案卿][吴月亭][圣和][师蠡阁][思亭][柏原][黄彭年][谦六][潘仕成][邵陆大][汪生义][无名氏]
★历代紫砂壶名家名单 - 当代紫砂壶名家
[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陈光明][汪宝根][汪宝洲][严光芝][魏忠明][葛宝林][鲍明亮][戈根大][范占][彭再生][秦根林][诸葛伯勋][沈孝鹿][冯桂林][鲍六芝][邵全章][陈少亭][胡耀庭][李宝珍][陈经耕][范锦甫][谈尧坤][范泽林][邵宝琴][蒋祥元][顾德根][范林源][吴纯耿][朱可心][高海庚][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任淦庭][施金庭][施福生][顾景舟][蒋蓉][汪寅仙][徐秀棠][吕尧臣][谭泉海][徐汉棠][李昌鸿][鲍志强][微圣制壶]
历史上师承情况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紫砂艺人,当推供春。供春是吴颐山的家僮,他从艺之初,是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时,“窃仿老僧心匠”,走上创作之路的。他的老师当是“久而逸其名”的金沙寺僧。
时大彬是明代划时代的巨匠,他的徒弟众多:李仲芳,为时大彬第一高足,世传时大彬壶,亦有仲芳之作而署大彬款的。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沈君用,其后因缺少文字记述,难作推断。
清代名手黄玉麟师从上袁人邵湘甫。程寿珍则学艺于邵友廷。
民国时期:1931年(民国二十年)“江苏省公立宜兴职业学校”成立,内设“陶工科”,次年改名为“窑业科”。1933年,窑业科与宜兴职业学校脱离,单独建校,称“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招收高小文化以上的学生,校址在今蜀山北厂,并借用陶器工厂作为学校的学习工场。首任校长为日本东京帝国工业大学毕业的王世杰。吴云根、朱可心等人曾受聘担任教师兼实验工场技师,从此改变了一师一徒的传授方法,而是多师多徒集体授课。 1921年“利用陶业公司”成立“陶工传习所”。俞国良、邵云儒担任老师。学员中杰出者有:冯桂林、储良、陈汉西等。汪森义传汪宝根、朱可心、吴云根。江左臣传裴石民、金阿寿传王寅春。
1949年以后:1954年蜀山工场紫砂生产组成立,将流散在各地的紫砂从业人员组织起来,其中有陶刻艺人任淦廷,制坯艺人朱可心、顾景舟、王寅春、裴石民、吴云根、蒋蓉等59人。
朱可心收徒:1955年,潘春芳、鲍新元、史志鹏、李琴仙、李碧芳、倪顺生、曹婉芬、吴庆安。
1958年~1959年,汪寅仙、范洪泉、谢曼伦。
顾景舟收徒:1955年,李昌鸿、高海庚、沈巨华、单淑芳、鲍秀云。
1958年~1959年,高海庚、李昌鸿、沈蘧华、周桂珍。
吴云根收徒:1955年,高永津、史济华、许旋、朱凤英。
1956年,史玉琴、何听初、许慈媛、范洪泉、王月仙、谢乐仙、吴欣南。
1958年~1959年,吕尧臣、许慈媛。
王寅春收徒:1955年,许承权、王小龙、李天行、李元如。
1956年,高洪英、陈小庚、葛岳彬、江宏大、吉德宝、鲍赛芬、方立品。
1958年~1959年,何道洪、高洪英。